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24苏闽粤三省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3-10-23作者:会知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极简主义风格为更多年轻人所接受。以“淘旧物”为特征的循环青年,也有着类似的行为:在城市的犄角旮旯捡回掉漆的桌椅板凳、斑驳的旧沙发,在精心修饰后变为兼备颜值和① 的个人独有物件——用有限的成本去换取不被经济负担所限的快乐。

循环青年对二手物件的② ,是他们选择循环的重要原因。“买二手物并不是买它的今生,而是在买它的前世。”有人这样说道。一条剪标的二手领带讲述着一段从意大利到中国漂洋过海的故事,一台过时的数码相机还保存着陈旧的旅行记忆,一本泛黄折页的旧书标记着十几年前的读书思绪……每一件旧物都是一则关于历史的记述,蕴含着旧主的前尘往事,承载着新的人生故事,在循环的链条中形成层层代代的人生嵌套,这正是时过境迁、岁月流痕的魅力所在。

在大多数循环青年眼中,破旧耗损的外表和被丢弃闲置的境遇不能定义其美学价值,他们看中的是旧物经改造后所可能拥有的未来。少了几个抽屉的桌子,经过改造变成复古味浓厚的书柜;早已爬上青苔的青灰色墙砖,被摆放在书桌上,散发出时间的氤氲……( ),在新的场景中获得崭新的生命,循环青年闪烁着智慧的光辉,③ 着劳动创造带来的充实和喜悦,赋予旧物新的可能性,也阐释着独一无二的个人生活。尽管是二手的货物,但毕竞有一手的人生。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变“不能用”为“可以用”

B. 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化“腐朽”为“神奇”,变“不能用”为“可以用”

C. 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

D. 化“腐朽”为“神奇”,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当一件件旧物“复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① 。”天命指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 ②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 ③ ,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已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吗?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加点的词语“姑且”“至少”删去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

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