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24年高考名校联考作文汇编,审题思路解析及优秀范文

时间:2023-11-22作者:会知网


2024年高考名校联考作文汇编,审题思路解析及优秀范文

一、传统文化,平和之美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了“如果非要涉讼,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中’,也就是不偏不倚、不温不火”,这种道理不仅适用于诉讼,也适用于其他许多方面。如今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也应当有这种“不偏不倚、不温不火”的态度。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提倡适度,拒绝极端。

2.不偏不倚的智慧与不温不火的清醒。

3.平和心态赢得平稳人生。

【例文】

致中和,达化境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有言。天人合一,不偏不倚、不温不火,达中和之境,可化育万物,生生不息。古人推崇中不偏,庸不易,明善诚身,束己修心。我辈青年在学习生活中,亦当有如此态度,致中和,达化境。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绘人,拿捏的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此中玄妙即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庸思想,不偏执,不极端。切中肯綮便是“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所代表的适度、适当、适量、适时、适可而止。或许有人认为“中庸之道”就是一团和气,失去原则,是不置可否的态度,是失败时躺平佛系的借口。实则不然,孔子有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样的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是青年立身于世的准则,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根基。这样的“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恰是内卷盛行的一剂良药,更是年轻的我们奔赴未来的力量来源。

“过刚易折,慧极必伤,强极则辱,情深不寿。”金庸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才能致中和,达化境。这样的温润与谦良,这样的智慧与清醒,对于当代青年意义非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韩退之以之警醒我辈,不努力固然不可,但若超出了度,也难以持之以恒,就会一暴十寒。学习如此,凡事皆然,无度,让很多青年沉溺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无度,为了升职加薪而熬坏了身体,杀鸡取卵。由此可见,只有不偏倚,求适度,才能在生如逆旅时,一苇以航,才能在时代的潮起潮落时,扬帆起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极端,不执拗,心态平和,泰然处之,心有风骨,淡泊名利。不偏不倚、不温不火要的就是一份襟怀的旷达、超然的的气度、理性睿智的眼光。想要拥有这份超然与睿智,首要的是心态的平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次之,有清醒的头脑、慧达的思考,知进退,懂取舍,要有明辨的眼光。正如竺可桢先生所言,“尽吾力以行之,可以无悔”。三者,慎思之,明辨之,还需笃行之,掬月在手,向光而行,以行动致中和,达化境。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子思以之廓定“中和”。发乎情,止乎礼。凡事皆需有序有节,中正平和。“中庸”不是不知进取,而是“不偏不倚、不温不火”的心态,是持重敬畏人生方向,致中和,达化境,我辈青年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漫漫征途中才能行稳致远,收获成功。

二、敢于探索,路在脚下

山东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鲁迅的杂文集《热风》里,有一篇《生命的路》。这是鲁迅第一次给“路”下定义:“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一年多后,他又在《故乡》中说出了经典的一句:“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披荆斩棘,走创新之路。

2.独辟蹊径,走成功之路。

3.携手共进,走发展之路。

4.团结合作,走繁荣之路。

5.敢于踏足者处处是路。

6.敢闯雷区,开辟集体前进之路。

7.勇于奉献,探索人类前行的方向。

【例文】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有人又认为,世界上本来有路,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诚然,走众人所走的路,也许会很安全,然而一味耽溺于众人所走之常路,酣然自足于安逸之境,则会熄灭进取的动力,吞噬创新的潜能。依我所见,人在旅途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更何必在意原本是否有路!世界上有路还是没路,只有自己去走了,才能知道。行走于世间,总要选择奔流,或勇敢出走,或独觅幽径,上下求索,敢于走路,敢于开路,路就在脚下。

纵历风霜,勇者奔往,救亡图存,信仰开路,敢于创新。

百年历史风云激荡,敢问路在何方?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师夷长技”到“德赛先生”,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从未放弃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憾此路不通,则先辈是否裹挟不前退而避之?是苟且偷得三分乐还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近代中国觉醒自救的民主之路拉开序幕,一大批先知先觉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倾颓,每一次振臂高呼的“开路”都是为信仰、为家国的最艰苦的呐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有路没路,是否能走,得亲自去探寻求索,深思审慎,打破桎梏,山不转路转,路不转水转。敢于去走,柳暗花明亦可拥有。

锐意革新,独辟蹊径,诗与远方,康庄大道尽芬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之难在于歧路的纷繁选择,在于前人的众口铄金,没有路的时候走出了路,走的人多了又堵死了路。可是在民族发展的来路上,那些为科学、为自由的锐意进取的脚步前赴后继,独辟蹊径的求知也从未止步。开拓创新另辟蹊径不是放弃,而是力图东山再起的手段。试问秦孝公若不实行商鞅变法,秦国何以有强大的资本一统天下?条条大路通罗马,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敢于迈步,敢于选路,人间天堂馥郁芬芳。

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

三、选择组合,汉字智慧

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舒:只有懂得舍弃,学会给予,才能到达舒畅的境界!

②谊:言谈适宜,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③劣:只有低劣的人,才会设法“少”出“力”,到头来,就只能差人一等!

④回:看外表,方方正正;察内里,正正方方。与生俱来就应该是,表里一个样!

⑤臭:“自”“大”即使一点点,也会臭不可闻。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参悟汉字蕴含的哲理,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法,体悟人生之道,读懂中国文化。看了上面五个汉字及解释,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确定立意,适度阐释,使之有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时间不动声色地流走,留我一人在繁花落尽的街道怅惘迷茫,人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么芸芸众生中的我,在心口之间,是否为他人保留着一朵芳香四溢的玫瑰?

人生中,我们在不断地进行华丽的蜕变,时光荏苒,记忆中的人仅是过客般的稍稍驻足,便消失不见,流年抹去了种种,彼时景致,此时已是物是人非。然,事实是如此,皆已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增花之人,或是被赠之人,我们都该庆幸,彼时的玫瑰,此时仍是香入脾肺……

当我们在街头看见乞讨之人,其中不乏是因有苦衷而放下尊严低头乞讨的,我从不抱着施舍的心态,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明天也许就是他的翻身之日,我只是略微给己所能却不奢望他人的回报,我只需——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我们看见朋友、亲人有难时,总是毫不吝啬自己所能,也许这份力量微乎其微,但尽力而为,才能问心无愧。我们赠与他人的“玫瑰”,常常仅是朋友忽觉考试忘带笔时,你递上的一支笔;是在教师节来临之时,精心为老师准备的贺卡和温暖的问候;是母亲生日时,你为母亲精心挑选的小礼物……

玫瑰如此之香,赠与他人,我们又剩下了什么?徒留空手无物,亦或是满载手心的温暖?虽然帮助他人,我们并无所得,但若图回报,我们会感到手中的余香吗? 我们手心的余香不就是朋友在考试无笔,你伸出援手时,向你展露感激的微笑;不就是教师节你送上贺卡时,老师倍感欣慰的笑容;不就是母亲生日时,看见你准备的精美礼物而喜极而泣的泪水。

只要愿意,我们可以送给他人一世界的玫瑰,香气缭绕,扣人心弦;只要愿意,我们的双手便是那盛载香气的容器,香气袭鼻,丝丝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