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24届高三最新名校联考作文题:“乐观”与“悲观”

时间:2023-12-15作者:语文周报


2024届高三最新名校联考作文题:“乐观”与“悲观”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乐观”是指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悲观”是指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我们通常说的“悲观”意味着消极颓丧,是一种不足取的负面情绪。

北大教授的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乐观”与“悲观”,与之相对的另外两个词——“未来”与“现在”。

作文题中,“悲观”“乐观”并举,且能分别“赢得”现在与未来,说明此处“悲观”的含义应是偏正面的。且“毕业典礼”的致辞,多有劝勉、激励、祝福之意,作为师长的姚洋教授将这句话赠予学子们,当然也是肯定“悲观”的情绪价值。

考生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乐观者会赢得未来,悲观者会赢得现在。

在写作立意时,要将两句话综合起来思考,用辩证分析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偏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

乐观者赢得未来,是因为乐观者有坚定的信心,有开阔的胸襟,对诗和远方有执着的追求。因为有执着的追求,所以不会放弃;因为看得清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懂得事物发展规律,知道发展的过程总是曲折的,所以不会急功近利。

悲观者赢得现在,是因为悲观者有清醒的头脑,看得清当下的局势。审题时,要注意材料的背景——“2023年的夏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悲观者,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困境的原因有足够认知,这样的人不会盲目乐观。因为有深刻的认知、全面的了解,所以他们才会有务实的态度,才有可能想办法应对,才有可能战胜当下的困难。因此,以适度的“悲观”心态,看清危机与困境,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人想要做成伟大的事,必须既是乐观者,也是悲观者。

如果只有悲观,就会因为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而陷入深渊;如果只有乐观,就会因为看不到今天的问题而飘在云端,让希望成为海市蜃楼。

【参考立意】

①既要执着地相信未来,也要清醒地认知现在。

②有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也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③有悲观之清醒、理性,更有乐观之积极、向上。

④“悲”观当下,“乐”见未来。

⑤乐观犹如主旋律,悲观恰似伴奏音,二者和谐,人生方能高歌。

【优秀标题】

乐饮未来之酿,忧品当下之茗

居安思危行前路,乐观通达得百年

悲观踱寸步,乐观行远路

以悲观铸乐观,凭当下创未来

以乐观且行且歌,以悲观慎思慎行

悲观以务实,乐观以行远

往坏处想,向好处看

有乐有悲,相得益彰

【优秀语句】

1.人生百年,自是难免有悲、有乐。悲乐交集才是人生常态。那就不妨以悲观处当下,以乐观向未来,让你的人生“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因此,人生才显得充实丰盈,月亮才显得缤纷多姿。我们的心态,也不能总是恒温不变,既会有悲观的凉意,也有乐观的温热。

【优秀范文】

悲观是远见,乐观是智慧

一考生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人无论遭遇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保持从容,做最好的自己。

《围城》里写道“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两种人都吃掉了同样的葡萄,却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快乐。他们之间本没有争议,却有好事者想要就此讨论一番。先吃大的,活在当下,不压抑本我,吃的永远是余下的葡萄中最大的。这样的人生性豁达,大概性格也乐观;先吃小的,自然谨慎,他们把大的留着以后再吃,吃得节制,也节制着自己的欲望,所吃的每颗葡萄都是余下的葡萄里最小的。这样的人生性保守,性格也容易悲观。

突然,先吃小葡萄的人坐不住了:“我们把大的留到最后,吃的每一颗都比之前的更好、更大,多么快乐!而那些先吃大葡萄的人,再想吃大葡萄,可就没得吃了。我们放眼远方,延迟满足,规避风险,而非无脑地享乐当下!”先吃大葡萄的人,立刻反驳:“我们把小葡萄留到最后,吃的永远是最大的,多么幸福!而那些先吃小葡萄的人,总是在不断地错过最好的东西,也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及时行乐——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悲观是远见?乐观是智慧?一旁的评委顿时没了主意!读者你怎么看呢?是不是觉得,乐观者和悲观者,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呢?

不!他们不是两种人,而是我们的两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乐观和悲观的基因!

《论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悲观是一种远见,特别是当我们身处“顺境”的时候。它能帮助我们目视远方,为即将到来的“近忧”做好准备。倘若这时只看当下,贪图享乐,迟早大难临头。

有顺境,自然就有逆境。所谓逆境,就是当我们身处不利环境,却又无力改变的时候。该怎么办?唯有放宽心态,积蓄力量,积极面对方为上策。倘若这时心中满是悲观,生活必然黯淡无光,如漫漫长夜……

想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的悲叹,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何等潇洒!

倘若苏轼平步青云时,能多一丝悲观,多一丝远虑,又能不能提前防备,改善周遭的处境呢?

悲观,是我们的老师,它让我们在顺境时目视远方,以谨慎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困难来临之前,用理性和反思、否定与革新,来审视自己的言行。

乐观,也是我们的老师,它在我们陷入困境时,让我们精神豁达,明晰消极带来的精神压力,尔后剔除了悲观的情感,只留下健康的身心,用最佳的状态去应对外界的挑战。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悲观是苦,乐观是甜,适当调和方为人生!

顺境时的悲观,是远见;逆境时的乐观,是智慧。无论我们遭遇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努力保持从容,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