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高三11月名校期中联考作文题目汇编

时间:2023-11-28作者:会知网


03

福建省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

以上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人生要敢于尝试,对事物要深入探索。

2.打破陌生与熟悉的隔阂。

3.人生需要敢于尝试和突破固有观念的陷阱。

【例文】

陌生与熟悉

生活中的事物大致可以分为熟悉的和陌生的。奥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在《风景中的少年》中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人对于事物的认识理解过程,常因对其熟悉与陌生的简单分类而受到解构。

对于未知的本能恐惧使人们不愿深入接触陌生的事物。确实,陌生的事物中蕴含大量未知,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以及不知从何处入手的迷茫。客观上不明白如何认识,主观上不敢尝试各种认识途径,二者合力,使陌生阻止我们认识陌生的事物。如,当改革开放大潮涌来,对陌生变革的心理排斥也使许多人重弹“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老调,把熟悉的标签贴上陌生的事物,拒绝理性地认识这场社会变革。如果我们畏于陌生,自然也将自己隔绝于深入认识陌生事物的途径之外。

同时,对于自己充分掌握了熟悉事物的盲目自信,也会消解我们深入探索熟悉事物的好奇心。米兰·昆德拉说:“现代人的傻不在于无知,而在于对既有思想的不思考。”卢梭也提出:“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在于他自以为知。”当我们以“熟悉”一词归类某一事物时,实则建构了一层“已经理解该事物”的逻辑语境。在这一语境中我们用自己理解的事物模样代替事物本身,即使尝试新的探索也只是在自己已有认识中搭建新的逻辑闭环。对于熟悉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理解也在这样的坐井观天中失去可能。

其实,导致陌生与熟悉妨碍我们认识理解事物的根本在于人们对已有认知体系的守成。我们不仅拒绝接触陌生事物,甚至拒绝接触熟悉事物中的陌生部分。我们安于思想的舒适圈,担忧、懈怠、恐惧共同交织,左右着我们停下对事物更进一步的新的理解。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个人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常落后于社会的演进,最终当我们不得不被动接受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时早已落于人后。

因此我们应当避免以“熟悉”与“陌生”这样简单化的标签草率地对事物加以分类,更不可囿于已有的认知框架。对陌生的事物也可由熟悉的认识方案将之逐步拆解,对熟悉的事物也可从陌生的角度重新探索。况且时代总在发展,事物总在变化,今日所有对熟悉与陌生的划分最后都会归为旧知,因而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尝试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余秋雨说:“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愿人们放下对事物“陌生”与“熟悉”的成见,在对新事物的探索中拓宽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04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区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井底之蛙”历来被用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却盲目自大的人。然而,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虽然见识浅薄,却因为自己能够“统辖”全井,所以生发出快乐与自豪来;可当它爬出洞口,发现天地的广阔、自我的渺小,它的内心也愈加惶惑,且不得不开始惧怕天敌的摧残了。

阅读了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心怀天地,步往井口

韩愈有言:“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似乎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井底之蛙视为见识短浅却盲目自大之人的象征,认为人应该看到天的广阔。不过,井底之蛙真的盲目自大吗?身处天地就能谦逊博识吗?未可知也。

依余之见,做井底之蛙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当瓦解其对天的赋魅,心怀天地,步往井口。

所谓“井底”,或只是环境的阻碍,现实的壁障,最坏不过那“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诚然,若身处井底,我们只能与青蛙一样看到无垠天空的一个侧面,也难以生发观澜天地的理想。但我们往往不会怨天尤人,而是欣喜于一片被自己完全统辖的天地,快乐自足。不过,这种人为的赋魅难免因浅薄的认知而近于自欺欺人,不该异化为骄傲自大,更不能让其无形中消解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无知无能中沦为时代的弃子。可是毕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于环境背景、阶级圈层等深井中追求广阔的社会天地既然无稽,且为之奈何?

其实,虽被井口障了目,我们至少还有井壁可供攀援。井不是封闭的,相对青蛙也谈不上逼仄。身处“井底”的我们并没有囿于井底,至少尚有上升的空间,自然当不拘于时,不泥于物。而私以为向上攀登的开拓相比于无动于衷的躺平,不失为人生困境的更优解。方其到达了井口,突破了旧境,一个全新的世界便在眼前。然而,就此欣然投入新世界的怀抱,变得谦逊而博识则又显得太过理想,新的机遇亦表明危机四伏,认识到自我的渺小与无知又难免让人惶惑错愕。眼见着诸多“小镇做题家”式的茫然失措,“娜拉走后如何”又成了新的问题,我们似乎终将在重回井底或开拓天地的两难境地中进退维谷。

当然,立于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人们更容易高举开拓之命途,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同时成全个体价值。毕竟开拓的镇痛虽无可避免,却不应成为我们故步自封的借口,镇痛中的体悟恰使开拓之果弥足珍贵。但这也不构成对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否定,我们应该对那些选择了“井底”,在社会倾轧下坚守自我之人表示理解与尊重。见识了天地后更应心怀天地以祛魅,由是方可使镇痛烟消云散,给新的开拓以底气,化井底为归宿,实现个体与世界的和解。

然而,心怀天地,步向井口,路曼曼其修远兮!井底之外有天地,天地之后还有宇宙,更遑论宇宙之外的未知……而相比于后者,前者永远只是“井底”,何其渺小。“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曾怀此喟叹。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毅然走在开拓的命途上,不断拓宽井口的同时无限接近永恒的真理。我们应当认识到人类难以触及虚无、理解永恒,但更应当承认“我最大的知道就是我不知道”,知其不可而勇毅为之。

“只要不失去你的崇高,整个世界都会向你敞开。”心怀天地,步向井口,于是乎无尽深渊亦是万里前程!